Back to top

主要索引標籤

▐​ 𝟐𝟎𝟐𝟐 女書店女性主義系列課程:#共感 · #未來的啟發▐​

▐​ 𝟐𝟎𝟐𝟐 女書店女性主義系列課程: #共感 · #未來的啟發 ▐​ ( 全面線上視訊 ) ​ 即將於7/15正式開課,歡迎報名連結友善分享 https://reurl.cc/NARmRQ ​ ​ 世界近年面臨鉅變,人們夾處於外在變動與獨處時刻間來回穿梭。​ ​ 今夏,女書店邀請書友們一起參與這僅屬於你我的思考空間,重拾彼此的連結、...

【蘇品文女性主義三年計畫】- Halfway 半、中途、折中、「起點到終點之間」

【蘇品文女性主義三年計畫】- Halfway 半、中途、折中、「起點到終點之間」   此座談聚焦於蘇品文在女性主義研究調查以及創作裡的發想、過程以及未來目標。以發表於臺北藝穗節《少女須知》的系列作品作為起點,2018年在自主場地思劇場所呈現的《少女須知》,獲得藝穗原創精神獎、即刻重演的肯定,並獲得台新藝術獎提名、入圍;結束後也與思劇場共同合作《...

「性別化的變遷:女性主義知識生產與跨國行動參與」國際學術研討會徵稿啟事

「性別化的變遷:女性主義知識生產與跨國行動參與」 國際學術研討會徵稿啟事 會議時間:2020年10月28-30日(星期三至五) 會議地點:國家圖書館 主辦單位:國家圖書館、北歐亞洲研究中心 合辦單位:臺灣女性學學會 會議語言:英文 會議簡介: 本研討會著重於地方、地區、國家及跨國層次下女性主義轉型實踐的策略及複雜性。於一連串全球性的挑戰與危機,...

林穎孟:新生代議員談多元身分、性別勞動與從政

1️⃣ 與傳統來自政治世家的異性戀政治人物相比,林穎孟,臺北市議員,是非典型政治人物—她擁有「同志」身分,出身勞動階級。 2️⃣ 即使到了21世紀,社會對女性負擔家務勞動的枷鎖依舊牢不可破。有沒有新的想像,譬如透過政府介入,扭轉母職價值觀呢? 3️⃣ 同志身分,一般人生活中可能就會遭遇歧視的困境;那麼,當公開出櫃投入政治呢?...

女書文化多元性別講讀會──碎片漫射‧性別成像

【活動緣起】   當文字以講讀─聆聽的形式化為音頻,進入耳蝸、被拆解而後泌入感知,另一種「閱讀」的體感經驗成立。個人帶著自身的生命記憶與理解,在女書文化「多元性別講讀會」相會‧‧‧‧‧‧   多元(Pluralism)在當今社會已是種時代趨勢、行為準則或是文化符碼;對於各場域中歧視、壓迫現象的檢討,促使了權力的再分配與思想轉化。在此過程中,...

女潮 -女性主體與藝術創作展

《女潮:女性主體與藝術創作展》,以英文Feminine(女性特質)簡寫的Femi代表「女」,且以潮水及心理學裡「心流」理論的Flow一英文字代表展覽主題「潮」。潮水象徵女性每個月生理期的身體變化週期,而心理學中的「心流」是指沉浸在事物中而忘我喜悅、滿足的感覺。因此《女潮》除了呼應女性生理特質,並指涉女性在心理上對女性自我肯定而產生的愉悅感,...

女潮 -女性主體與藝術創作展

《女潮:女性主體與藝術創作展》,以英文Feminine(女性特質)簡寫的Femi代表「女」,且以潮水及心理學裡「心流」理論的Flow一英文字代表展覽主題「潮」。潮水象徵女性每個月生理期的身體變化週期,而心理學中的「心流」是指沉浸在事物中而忘我喜悅、滿足的感覺。因此《女潮》除了呼應女性生理特質,並指涉女性在心理上對女性自我肯定而產生的愉悅感,...

女性主義者最大的紛爭,為何總來自自己?施舜翔作品《性、高跟鞋與吳爾芙:一部女性主義論戰史》

女性主義者最大的紛爭,為何總來自自己?從性論戰、文學論戰到文化論戰,重新召喚被遺忘的歷史爭議,重新挖掘被掩埋的歷史衝突。綜觀文學經典、社會運動與流行文化,重新定義二十世紀的女性主義另翼史。橫跨六〇到九〇年代,重探女性主義理論的發展脈絡,以論戰串起一部歷史,女性主義者為何而爭,為何而戰? (圖/臺灣商務印書館) « 從珍奧斯汀到吳爾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