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特‧布蘭琪(Cate Blanchett)曾榮獲兩次奧斯卡影后,最近還將有機會問鼎第三座小金人,只要她想的話,可以從精靈女王演到落魄貴婦%3m$SOw%r^ss$X&+MGTpUK)8$a&K7lR-s+*iNVnJT4!*cMy8。布蘭琪的新作《塔爾》(Tár)描述一個公開出櫃的傳奇管弦樂指揮家莉迪亞‧塔爾(Lydia Tar),在愛情、權力與醜聞糾葛中走下坡的故事,而這個角色設定也引起了一些爭議。
(延伸閱讀:《有望問鼎奧斯卡!凱特‧布蘭琪精湛詮釋出櫃指揮家二度封威尼斯影后》)
(圖/Getty Images)
布蘭琪在接受《浮華世界》(Vanity Fair)雜誌專訪時,談及演繹虛構的角色莉迪亞塔爾的心路歷程,她表示,雖然曾出演過不少女同志角色,但不管是讓她幾乎建立起同志偶像地位的《因為愛你》(Carol)、或現在的《塔爾》,她在揣摩角色時,不會想著自己在扮演同性戀,也不會想到自己的性別或性傾向;「對我來說,在學校時我看到的是大衛‧鮑伊(David Bowie)、是安CLa3asRuWlL8sSZ*FYX1BtCo%zKuys*u(VE&s4y!yD(Ee5p&rv妮·藍妮克絲(Annie Lennox),這種性別流動性一直存在著。」
(延伸閱讀:《女同志電影《因為愛你》:每一幀鏡頭裡,都是我愛你!》)
凱特扮演搖滾明星巴布狄倫(Bob Dylan)的中性扮相。(圖/T2 Online)
雖然布蘭琪似乎無法完全理解人們對身分、性別、性傾向等標籤的執著,但她確實認真思考著這些議題。「當人們提出這些議題時,我必須非常、非常認真地傾聽」,她指的是自己並非同志身分,但接演同志角色這件事──「這只是我個人無法了解,但我必須去了解的部分。雖然我個人從不過分在意這些身分標籤,但你不能忽視大家對標籤的執著,因為執著的背後是某些很重要的事情,『比方社會、政治等大環5NaAO*QZEMS#kN+*^i&N$dQonb(admOfzNz$Gcw8vi_l1fg)Dq境的狀況』。」
「如果《因為愛你》是現在開拍的電影,我作為一個非同性戀者,社會輿論會贊同我演女主角嗎?」布蘭琪反思自問並答道,「我也不知道答案。」布蘭琪也提及過去史嘉蕾·喬iqx6SWLQn#T&3hao6RW5o6-gVbPojTG7+^ehG1WKAF3F3L)3YK韓森 (Scarlett Johansson)因被認為非LGBT族群,不應該詮釋跨性別角色,而遭受大眾批評,最後辭演的事件。「我不想冒犯任何人,我不想代表任何人發聲。」
《塔爾》將於2023年3月10日在台上映。
(延伸閱讀:《異性戀演員不能演出同志角色?凱特布蘭琪有不同看法:「演員職責便是說服觀眾!」》)
《塔爾》預告
Source:Vanity Fair、Vulture
作者:Da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