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性別是彩虹色的嗎?39位多元性別者的認同歷程、112個LGBTQIA+關鍵字、探索性別光譜,認識性少數、性別多樣化,給青少年的最友善性別教育讀本》,一本學校沒有教的多元性別讀本,訴說三十九位多元性別者的告白中,分享了青少年時期尋找性別認同的親身經歷。對青春期的身體變化感到不安,煩惱要怎麼穿、怎麼打扮,家人期待「要man一點」或「女生要有女生的樣子」,但那真的昰自己想要的樣子嗎?無論是害羞的想要探索性傾向,卻擔心被排擠,或者是想要展現真實的自己,又懼怕被貼標籤的心情……。

該書作者艾胥莉‧馬岱爾從十一歲開始,感受到性別問題帶給她的尷尬、不適感,經過多年的探索、研究,她逐漸認識自己。為了幫助擁有相同煩惱的青少年,她開始分享自己的經驗,蒐集資料,整理多年來人們常問的問題,並結合了美國多個性平團體的資源,完成了這本性別教育指南。收錄了關於「性別多元」議題的112個關鍵字,搭配生動的全彩圖解,獻給所有「正在探索自己的性別認blNpwDB&rzi5DnHRuH0XM06C!HDv6pcG-G8DsDT)tStz3EFcba同」,以及「想要了解性別多樣性」的人們!


(圖/麥田出版)

一起來看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婚姻與家族治療碩士班趙淑珠教授的專文推薦:

標題中的英文字母與數字對你而言有任何意義嗎?

如果你還認為世界上「不是男生就是女2v+_eBCnkc9B5KRvqR*uEgg$i6iP_pVj8)jov*Q^jczldNW0VI生」,本書就是你可以好好閱讀來擴展對於「性別」這個看似簡單其實卻內涵複雜的語詞。

4bEe%FmQ!xARZ07PJ7ph1kdFqSSd$Xz&Cw$P8&0(DWNij77Hpg「認同」──關於我是誰的議題,一直是一個人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且持續進行的議題,孩童及青少年成長過程中能產生正向且對成長有助益的認同,有賴環境中重要他人對他們的回饋與肯定。「我是好小孩嗎?我是異性戀嗎?我是男同志嗎?我是女同志嗎?我是跨性別嗎? 我可以成為我自己,而你依然愛我嗎?」雖然是「我」的議題,我們卻一直在尋求他人的認可來確定自己這樣是「正常的」!

本書包含了作者自己的成長經驗以及另外40位LGBTQIA+的社群成員分享他們個人的故事,在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時候對於自己特殊之處或與他人不同之處,經常會產生「我是不是不正常」的疑惑,直到我們看到書中、電影中、社群媒體裡的描繪或生活中的人物與我們自己的經驗類似時,方能有「啊!原來我不是唯一」的輕鬆感。這也是本書的出版以及類似書籍很重要的貢獻,我們需要讓經驗與主流不一樣的性別少數可以有更多機會看見有人跟自己一樣,讓成長過程中的認同雖然有冒險卻也充滿了能量!

本書中介紹了非常多性別認同的名詞及其內涵,對於以前從未接觸過的讀者可能會很衝擊與辛苦,但也可以活化大腦不再只有男與女兩個區塊,對於已經在性別的領域中有涉獵的讀者,也可以從文中所分享的個人經驗學到每個人身分認同IdiiL&ogzT#w(Oa#phJ&O^n(X*V-QHXq&(3lyPEtMR(LevqbYE的複雜性與交織性(intersectionality),亦即認同不是單向度的,每個人除了性傾向、性別認同外,還有族群認同、階級認同等等,這些向度共同交織了我是誰的面貌。比如,一位男同志生活在台北市的漢人,可能跟同樣是男同志生活在花蓮部落裡的原住民有著不同的認同經驗。

既然認同是多向度的,隨著時間與生活脈絡便有各種樣貌,因此作者也提醒讀者,雖然本書中列出了許多詞彙,但仍有dTQ+81b2gW=UJ*T4HJ3PDW4mQ33)6=5YxH795ZYIwoW2cnYbY-可能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想要被書中的詞彙或標籤所限,如作者所說(頁40):

一個人想要或不想要有性別標籤的理由有很多種,其中一些原因包括:

• 他們太過流動,無法專屬於一種性別標籤。

• 他們覺得現有的性別標籤都無法完全符合自己。

• 他們的身分尚未定型,不想匆匆忙忙定義一種性別標籤。

• 他們希望避免與特定標籤的污名和/或期望產生連結。

• 他們覺得不需要向社會大眾解釋自己是什麼樣的身分認同,畢竟身分認同是很私人的資訊。

• 社會習於替每個人分類,拒絕這個常態讓他們感到從中獲得解放

• 最後,他們只是不想替自己貼標籤,就這麼簡單。他們不想,也不需要這麼做。

本文標題的密碼中,LGBTQIA+可以從本書中找到答案;而748指的是台灣在2019通過的「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該法保障了在台灣同志的婚姻平等權,但該法中有部分的限制對於跨國同志及同志領養仍有商榷之處。台灣雖然是亞洲第一個通過對於同志婚姻權利保障的國家,但該法的通過並不是平順的過程,2018年的公投,台灣社會經歷了對於同志婚姻的誤解、辯論甚至謾罵,雖然前述的法案通過了,但至今,社會對於同志或LGBTQIA+ 的性別少數有更友善嗎?

俗諺中云「一樣米養百樣人」,希望讀者在閱讀後也願意一起為滋養百樣認同撐起彩虹的天空!

作者: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婚姻與家族治療碩士班 趙淑珠教授

source:麥田出版

(延伸閱讀:《性別混亂者凱挑戰二元性別:有人搞不清楚我的性別,但我希望這情境再次發生》

(延伸閱讀:《非二元性別者喬伊:她不是公主,也不是王子,但擁有最完整的自己》

妳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