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真心覺得自己是不是哪裡壞掉了。」
「管他的,我要穿自己想穿的衣服!」
「朋友間討論的戀愛話題,怎麼都搭不上話……」
「總覺得自己是不是處於兩種性別之間的奇怪地帶……」
對青春期的身體變化感到不安,煩惱要怎麼穿、怎麼打扮,家人期待「要man一點」或「女生要有XfUgEmc^A&0YnnV0*SF7D1rOcLr6w-Qsq^dphf-l83l_ascd7@女生的樣子」,但那真的昰自己想要的樣子嗎?無論是害羞的想要探索性傾向,卻擔心被排擠,或者是想要展現真實的自己,又懼怕被貼標籤的心情……都收錄在本書三十九位多元性別者的告白中,分享了青少年時期尋找性別認同的親身經歷。
本書作者艾胥莉‧馬岱爾從十一歲開始,感受到性別問題帶給她的尷尬、不適感,經過多年的探索、研究,她逐漸認識自己。為了幫助擁有相同煩惱的青少年,她開始分享自己的經驗,蒐集資料,整理多年來人們常問的問題,並結合了美國多個性平團體的資源,完成了這本性別教育指南。收錄了關於「性別多元」議題的112個關鍵字,搭配生動的全彩圖解,獻給所有「正在探索自己的性別認同」,以及「想要了解LGBTQIA+」的人們!
- 收錄112個性別關鍵字,了解性別多樣性的最佳指南
同性戀、跨性別者、雙性戀、無性戀、酷兒……包羅所有關於性別議題的關鍵字,解釋了被人誤解、或是能見^v#^m7Jkny@TV2UY35Sf2mqo7JsaI#ZG$k$26n#mSxlVAQCTz#度不足的用語,展現性別的多種可能性,並且更加理解與尊重每個人的差異。
- 深入講解「性別光譜」──探索性別認同的最佳工具
「性別光譜」是認識性別、性傾向、性別認同的最佳工具,打破狹隘的二元性別qw_F578V7Cl)^W!S!4E3x9OKz$4alMMk_samLv#U$HPsD)sOb6規範,具多元性與包容力。任何人都能在探索性別光譜的過程中更加認識自我。
- 收錄39位多元性別者的告白,陪伴度過青春期的認同歷程
「我一直在尋找能讓我感覺像自己的性別」、「聽見別人以她來稱呼我的時候,感到焦慮」、「對我來說,性別就像無垠的宇宙」、「我接受了自己,這才是真正重要的事」……他們走過青春期大大小小的煩惱,他們5hK^&FmaLayRLp61N9Flh9H@Qrxp(Jpgh58UW-lB&CZ(5p(reu的告白充滿了愛與勇氣。
- 全彩圖解,最友善的性別教育讀本!
什麼是LGBTQIA+?
L=女同志(Lesbian)
G=男同志(Gay)
B=雙性戀(Bisexual)
T=跨性別(Transgender)
Q=酷兒(Queer)/疑性戀(Questionin)
I=雙性人(Intersex)
A=無性戀(Asexual)/盟友(Ally)
+=人們探索性別的方式,將更加多元且包容!
性別混亂者(Gender Confusion/Gender F*ck):故意在性別方面尋找理由或享受混淆感之人。
你可能會想知道:為什麼有人想讓別人摸不透他們的性別?嗯,有幾種原因:
• 為了表達對性別規範和角色的不滿。
• 為了激發性別議題的討論。
• 因為他們在性別模糊或雌雄同體的空間裡感到非常自在。
聽聽看性別混亂者的親身經驗,以下是凱的分享。
(圖/麥田出版)
凱:我如何在南非挑戰二元化性別
小學時代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回憶之一,就是同學走到我面前,但完全被我和我的性別所迷惑。如果我沒記錯,她問我是不是為了進入那所學校讀書而故意打扮成女生的男生(我讀的是女校)。雖然我只是一個十歲大的FIruDrCJ3cx*7(QAj7A8@i*!jDi98-1@U+XSC$!jibGTWZ$^Nz孩子,這個問題卻讓我非常開心。今天回想起來,仍然會讓我笑出聲來。
她問我這個問題,可能基於很多理由――我從來不愛聊八卦,也不會和大家圍坐在一起塗指甲油。我經常爬樹,談論「男性化」的運動和休閒。加上她問我問題的那天,恰好是便服日,我穿著平常習慣的男女v@bNadUAJ)9=pFSMu4#Sb3p16!$@jwM-5&TBLIN%ge9qL**HZY混搭式服裝,看起來肯定非常男性化。
這是第一次有人表示搞不清楚我的性別,從那次以後,我一直希望這種情境再次發生。我住在南非,非二元化性別在南非似乎仍是一個神話,或者只是在營火堆旁講述的恐怖故81Q@M$+ItdlYyHd6uKBnm^E26(Fji22cQNl=eZwRQ^N53d*=3a事,這使得性別不符常規變得非常困難。然而每當有人對我說:「不好意思,先生、呃……女士?」時,我還是樂在其中。
或許這是IGMAvAUc0An&PAbbc_P3(Wt&dGS6R-!wcPaDYjysG!&(HHL8zS出於我對挑戰二元化性別的狂熱,也或許是因為我希望能治癒南非同胞的封閉態度。不過,性別混亂者的性別認同總能帶給我許多歡樂,我覺得短期之內我不會有任何改變。
作者簡介 艾胥莉‧馬岱爾(Ashley Mardell)
美國人,來自明尼蘇達州,熱衷於性別議題。她從部落格開始書寫自己的生活,而後經營自己的Youtube頻道,並經常為LGBTQIA+社群以及性少數發聲,她的樂觀、正向和誠實,鼓勵了許多人。
馬岱爾十一歲時,第一次以顫抖的字跡在日記中寫下:「我可能有一點點喜歡女生。」然而她繼續壓抑想要出櫃的念頭,直到大學後,在網路上發現了LGBTQIA+的世界,翻轉了原本對性別與性傾向的認知。LGBTQIA+包容了女同性戀(lesbian)、男同性戀(gay)、雙性戀(bisexual)、跨性別(transgender)、酷兒(queer)、雙性人(intersex)、無性戀(asexual)以及所有性少數,這讓馬岱爾體會到自己的不一樣能夠被理解,並感受到巨大的愛與鼓舞。
她希望幫助有相同苦惱的青少年了解自己,因此將個人的性別探索過程寫進《性別是彩虹色的嗎?》一書中,並集結了眾多LGBTQIA+社群的資源與研究,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協助編輯、審定。本書出版後,獲英國《獨立報》彩虹書榜(Rainbow List)選為年度十大好書,並授權日、韓版本,性別光譜基金會讚譽本書「提供我們每一個人思考自己成長過程中的獨特經歷,並給了需要協助者與世界溝通的語彙」。
source:麥田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