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兒少新聞雜誌型節目「青春發言人」,節目內容涵蓋兩性平權、生命教育、轉型正義、情感教育及性教育等等。有人擔憂同志家庭會不利兒童、青少年成長,甚至影響到孩子的性傾向和性別發展。 白話文來說,就是害怕同性l9xdHALiN9&H^oYfKqh!D#h4EO(Y-HBfrpd-bOLrhuVMC04*6(伴侶的小孩,比較容易成為同性戀? 這樣的憂慮是真的嗎?
最近一集節目邀請到姐妹瑩瑩和軒軒來談談相關議題,她們已經和媽媽偉伶和其同性伴侶琦琦一起生活超過5年。 對於一般人對同志家庭的疑慮,她們自己到底是怎麼想的呢?拉拉台也邀請到瑩瑩和軒軒來分享她們的看法!
(圖/琦琦&偉伶)
1.請先簡單介紹自己
瑩:我是瑩瑩。今年要滿13歲,喜歡自由,做自己喜歡的事。不喜歡被控制~個性,開朗、到陌生環境比較不會說話l2p7IVS3gr96KQ&dd#w0epdh6_#Py$$CnCdCgu3etk_^sLn8u*。喜歡跟小小孩互動!
2.請問妳們是怎麼認識媽媽的伴侶的?
瑩:之前琦琦和媽媽學習做療癒師,也算是同事所以就知道她了。
3.對她的第一印象是什麼?
瑩:就覺得有個叔叔在家裡,而且有點矮XD
(圖/琦琦&偉伶)
4.琦琦來到你們的生命裡,對你們有什麼樣的影響和改變?
瑩:她帶給我們很多快樂,很常逗我們,讓我們笑得很開心。在她來之前缺少了一種男性力量的關心,或者需要像爸爸的人來保護我們時是沒有的,而她來到我們家填補了這些,她保護著我們。我覺得最大的影響是,她讓我們的家變得更加完整,雖然也不是說之前只有媽媽就不完整,只是她確實填補了一些或給出了一些和媽媽不一樣的東西E%3DdbWu5lt8JuiOx4CD_L9G*JNJR%tUnugg2+&MRnAJiM-1FR。包括會找我們到處跑,到處去冒險,在我們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時會為我們抱不平,感覺在她的保護下,其他人都無法傷害我們,然後她總是幫我們想簡單、輕鬆的方式,希望我們不要太累。
5.你們的生命中有兩位媽媽,你們認為與異性戀家庭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嗎?為什麼?
瑩:反而比異性戀家庭有更多的關愛,更加的開放。
(圖/琦琦&偉伶)
6.你們認為自己的性向會因為家長是同志而受到影響嗎?為什麼?
瑩:不會,已交過男朋友(生理性別男),原因,第一就是不l0%B*)P5PhxC$1W9pQgQKab^hPT@25yB7jsC2GVYXPf9^Mr1JG會啊⋯⋯難道你媽是同性戀你就會喜歡女生?那為什麼異性戀家庭會有同性戀的小孩呢?這點可以很明確的證明媽媽或爸爸不會影響到小孩。
7.你們認為女同志家庭最大的考驗是什麼?為什麼?目前是怎麼解決的呢?
瑩:就沒有遇到什麼問題,所以就不會有為什麼,也沒有解決方式,畢竟沒有遇到問題。除非我遇到考驗,但是到目前EsKD+P&xHXsHLut%8UHE8AE)7_twVvKGOp!ev#S!x44^P(Fm2c為止都沒有。當然,希望以後也不會有!
8.請妳們說出想和媽媽們說的一段話
瑩:永遠愛妳們。
(延伸閱讀:《女同志家庭的日常生活是什麼模樣?同志的小孩會是同性戀嗎?》)
(延伸閱讀:《女同志情侶琦琦&偉伶:我的伴侶和女兒們都是沒有櫃子的女人!》)
(延伸閱讀:《女同志家庭女兒軒軒:歧視最痛的不是別人討厭你,而是你也討厭自己。》)
(延伸閱讀:《女同志情侶Huiying&Klaus:有過婚姻、育有一子對我們來說是考驗也是助力!》)
看更多女同志情侶的愛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