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28屆台灣國際女性影展將於10月15日至10月24日登場,本屆女影以「幻形共生(IMPURE)」作為影展主題,在「酷異幻化・非關定義」單元選進多部精采LGBTQ電影。今年的酷兒片將重新探索酷兒性在某個時間跨度下所呈現的樣貌,它可以是不同時代脈絡下同一群人的成長幻化過程,不斷轉換的性別桎梏,意外開啟的酷兒經驗,也可以是老年來愛。
同時,在各種變與不變之間,亦可洞見年輕世代中,體現「跨」作為動詞的性別越界也逐漸跨出持續的定義轉換,涌現同時敘述兩者兼具、兩者皆非、無法定義、拒絕定義,多種選項共生的「不分」狀態。拉拉台精選7部本屆女性影展的女同志作品,拉粉千萬不要錯過啦!
(延伸閱讀:《女同志雜誌、老年女同 5部第28屆女性影展酷兒電影描繪不分的性別樣貌》)
1.《女子學校》
(圖/台灣國際女性影展)
就讀屏東女中的智婷與佳琳視彼此為知己。兩人過於親密的互動,引起班上同學春雪的側目,到處散布她們是同性戀的謠言,更把消息傳進師長耳裡。流言的利刃開始撕裂兩人的情誼,智婷在失去唯一的摯友後,更產生尋死的念頭⋯⋯。 台灣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同性戀議題逐漸浮上檯面。《女子學校》以女校當中曖昧不明的同窗情誼作為本片主軸,頗具顛覆性的題材在當時引起高度輿論關注。本片由當時紅遍大街小巷的恬妞和沈雁擔綱主角,秦漢、周丹薇則飾演聯手釐清真相的學校老師。沈雁飾演的佳琳在片中從據理力爭,到最後無奈妥協的轉變,也間接透露出該時代對於同性戀仍被負面看待的社會壓力。
2.《走吧,回家》
(圖/台灣國際女性影展)
長達半世紀的情誼,兩位女性Kaminah和Kusdalini年輕時在監獄裡相遇。那時是1965年,印尼正經歷一系列血腥而壓迫的反共產主義浪潮,許多人因為不同的政治理念而入獄。她們相知相惜,出獄後攜手共度後續的生活,即使Kusdalini久病纏身而行動不方便,兩人依然相互照顧不分離。導演紀錄了這對人生伴侶的晚年,平凡無奇的日常起居,因為有彼此的陪伴而變得有意義。一同走過的生命甘苦,無須多加言語,只消一個眼神便能了然於心。 影片難能可貴地紀錄一對平凡的女性,她們既是革命的夥伴,亦是生命的伴侶。因著追求理念而落難,但幸運地成為兩人相遇的機緣。鏡Wo2gZWtGDYQGRLR^MMIeEBVEp44ycK2cVTS+Xb)nJqjb-uzYIC頭平實、細膩地呈現兩位女性間的相處,她們的故事,成為這段被噤聲的歷史中最純粹而堅韌的印記。一輩子的情感重量,舉重若輕地化為妳我永恆的回憶。
3.《末世之后》
(圖/台灣國際女性影展)
喪屍病毒在德國爆發,全國只剩兩個城市未受感染。倖存少女苟活於其中d9IQ^4A1J)nObzjL-$xlbbsb@B+0IG=J5Z*@=5Ny@Fxn07S!oW一市,此處表面上看似安全,卻是由高壓式的管治來支撐,而自責未能在危急關頭挽救至親的少女則必須在這個既有外憂喪屍,內部管治又可能隨時崩盤的後末日時空中暗自療傷。為了克服或逃避創傷,她毅然脫離現狀往另一城去。她在途中遇上自同一市出走的帥姐姐,對方嫌她笨手笨腳卻出手相救。這段關係漸從敵視發展至接納、交心,二人從陌生人變成同路人、朋友,甚至超越朋友。與此同時,喪屍隱憂猶在,少女亦未克服創傷……。
本片被視為首部女同志喪屍片,但愛情不是其重點,這段愛情是少女走出創痛、找到自我的里程碑。無論人類是否能撃退喪屍、奪回世界,都KU!Du)wh_=wGVFIexcoA4^rj1Bm-*Rk5f--j4VH(-dc8NKWY2O無阻少女完成其成長之旅。本片劇組全由女性組成。
4.《七十分鐘末日直播》
(圖/台灣國際女性影展)
女導演卡莉與女友瑞娜窩居汽車旅館,瑞娜求職屢受挫敗而無心戀愛,打算提分手,缺乏敏感度的卡莉卻懵然不知,還預備了戒指要求婚。然而,事業、婚姻等人生大事卻因喪屍病毒的突然爆發而變得微不足道。先是旅館附近有人被咬後變成喪屍,爾後,旅館內的鄰居接二連三變成喪屍。懷著一絲希望,卡莉與瑞娜替被咬但暫未突變的鄰居截肢,血肉模糊之間,感染者的血卻濺進了瑞娜的眼睛……。
在這個喪屍片主流化的時代,B級喪屍片彌足珍貴!本片也捨棄了如今常見的快跑喪屍,反而選用早期喪屍片中行動緩慢的喪屍。全片由卡莉的手持攝影機和汽車旅館的監視器所攝之畫面拼貼而成,呼應《錄到鬼》(Rec) 系列、《活屍日記》(Diary of the Dead ) 等喪屍經典的第一人稱敘事。
5.《非法母親》
(圖/台灣國際女性影展)
小雨和世平仍不被法律「允許」擁有自己的孩子,但她們並不妥協,於是開啟了一趟424天的求子旅程。這是一部同時擁有女人、妻子、母親這三種角色的導演,獻給天下女人的愛情紀錄片,紀錄同婚通過後,依然無解的非法求子故事。
(延伸閱讀:《女同志家庭母母女子:謝謝老婆,有你和豆比,是我生命另一個啟程!》)
6.《姥姥惹人愛》
(圖/台灣國際女性影展)
人生七十才開始。克勞蒂娜原本是住在鄉村的傳統女性。丈夫過世後,搬到鎮上與女兒、孫子同住,重新展開生活。都市的步調與節奏讓來自村莊的她不知所措。一次機緣下,克勞蒂娜認識了隔壁鄰居,一位已婚的氣質女性艾莎,深深被她獨立而開朗的性格所吸引,兩人之間有些微妙的情愫悄悄B&c2=X0FufatHhBMP@hB48PQZw!0J&j4mdD_Wa4HKg!6%dnNiS浮現。然而,小鎮保守的風氣,以及女兒和朋友抗拒的態度,讓克勞蒂娜陷入兩難,她要繼續扮演傳統價值下的女性角色,還是追尋自己內心深處對自由的渴望,好好享受人生後半場?
電影聚焦勇敢追尋自我的樂齡女性,講述一段無論年齡多寡依然保有自由心靈的酷兒故事。導演細膩地刻畫角色心境的轉變,具批判5aW5!CYqIIrkcvQd_!oScW-xRGDM%q2WlAB5-r8JZbWwH*Smos力道又不失幽默地呈現社會保守且僵化的歧見,在阻力之中依然得見暖心而無畏的力量。
7.《引領風騷:回顧 Curve 雜誌三十年》
(圖/台灣國際女性影展)
關於知名女同志雜誌《Curve》的故事開端即充滿傳奇性:創辦人法蘭可史蒂芬斯結束一段婚姻,勇敢出櫃離家,二十歲的她住在車上,一天打三份工,因為新建立的交友社群,讓困頓的她生活有了活力和光彩,也讓她興起創辦一本專屬於女同志雜誌的想法。她索性拿著十二張信用卡借款去賭賽馬,幸運的她連贏三局,把所有獎金投入她的新雜誌,開啟了延續三十個年頭的精彩篇章。 在九零年代社會風氣仍在緩步開放之時,法蘭可的雜誌伴隨所有困頓、憂傷的靈魂走過苦澀時刻。《Curve》勇於Q&+&q4(Gn6gl$sD2C6Oj67NeY&1EVoHC5N%j5nKL&BTQC+#Qi^擁抱多元價值,領先潮流將各種膚色族群和樣貌的女性都放上封面,也是很早關注跨性人權和社會公義的雜誌。本片聚焦在創辦人法蘭可的人生歷程,在雜誌即將三十歲之時回顧屬於她的精彩傳奇。
更多詳情請洽台灣國際女性影展官方網站及臉書粉絲專頁。
Source:台灣國際女性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