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同志電影中的性 1986年的《孽子》電影版,台灣同志終於登上大銀幕, 我們有了第一部的台灣同志電影。 三十年過了,彩虹驕傲了嗎? 同志愛很大的今天,我們在銀幕看見真正的同志了嗎? 這一次,讓我們回顧台灣男女同志電影史, 看看電影中的同志角色、人物性愛是如何被呈現。 時間:2017年1月22日(日)下午2:00-4:00 地點: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
「跨·性別―性別與科際整合」第三屆性別人權工作坊 *12.16更新報名截止日期:12/22(四),請有興趣的人儘早把握機會! 想到科技、法律、文學,在腦中浮現的語彙中,包含「性別」嗎? 意識起於跨界思維,性別不只作為社會議題來討論,它存在於每個生活角落。但從鉅觀結構到微觀個人,我們經常忽略不同視角的觀點。 在第三屆性別人權工作坊「跨·性別―性別與科際整合」中,我們將綜合各領域的專業,...
《那一夜,我在三溫暖》:做自己就像洗三溫暖 (本片將於2016年10月的第三屆 酷兒影展 放映) 感謝「幕迷影評」舉辦試映,有幸欣賞了《那一夜,我在三溫暖》,細膩而壓抑! 本片是第三屆「台灣國際酷兒影展」的選片之一,該影展期許自身能成為全亞洲最具代表性的多元性別主題影展,也可以說,若想欣賞多元性別議題的電影,就千萬不能錯過本影展。 更感謝本影展的策展人林志杰先生,擔任柏林影展第 30屆「...
《那一夜,我在三溫暖》:亞洲人眼中的美國 溫度極高的三溫暖,彷彿能打開情慾的毛細孔,收縮之間,吞噬韓國的保守、宗教的束縛、家人的傳統,《那一夜,我在三溫暖》成了粉碎美國夢,亞洲人情慾的最佳展演。 《屍速列車》在亞洲大賣,不禁讓人忘記韓國人也擅長用自身的壓抑,拍出很壓抑的作品。《那一夜,我在三溫暖》描述生為美國韓裔移民第二代的大衛,為了幫忙家中生計而偷偷在韓國三溫暖兼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