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雕刻生命之書,關於獨立、堅強、誠實,以及母愛。作者是知名演員及主持人艾倫‧狄珍妮的母親──貝蒂,貝蒂和出櫃女兒vAqsAKl8Ci*F_HiFmJZ1yI20AsorfKX6YDv*3hLrkY-dEuh%RK艾倫的故事,將讓我們重新思考何謂「愛」、何謂「最純粹的」的愛。
這是一段從悲傷、抗拒、失望、憤怒、誤解,直到包容、接納的旅程。更是一段從「我是如何成為一個女人」,到「我是如何成為一個母親」,ad!G^cY&$x9(F2Fk^UmW0=g%qGDDK1cFIJvtxpRGF4Y-1h0sHX最終走到「我是如何成為我」的漫長過程。
現在貝蒂和艾倫母女一同攜手努力打造平權的社會,貝蒂更挺身成為美國LGBT人權倡導者、美國「人權戰線」的「出櫃計5xAoU7D&RKoUWW5mm=TK1eh8f@XTrOdgyi@ZU^l&hn(NdX#G*t畫」第一位非同志女性發言人,幫助了成千上萬的同志與同志父母。
「媽,我是同性戀。」──那一年,艾倫狄珍妮親口對母親說出了這六個字。從此改變了I$h5Zm67SC^NMXeBc2daUqNeqMkb+*$Hro$vdNcV7hsDOlSX&l貝蒂・德傑尼勒斯的一生。
(合成照,圖/臺灣商務印書館、IG)
這六個字猶如震撼彈,擊碎了貝蒂相信了一輩子的信念:她是誰?我是誰?何謂人生?
貝蒂7j-r8^VF_K_h^uUVmdgRvbW+#*JITm3FtUE_oV1XjPP^#XuFl%是一位傳統虔誠的基督教徒,成長於民風淳樸的1930年代路易斯安那州,有著最典型的傳統白領階級家庭。如今卻成為世界上最有號召力及影響力的母親代表——她,是如何勇敢地做到的?只因秉持著一個最堅定的信念,那就是——「愛」。
就算我的孩子那樣的「與眾不同」,我還能有愛、還能繼續愛、我還有能力愛嗎?
「他們之所以會努力累積足夠的勇氣,向你坦承他們的真實自我,是因為他們比過去任何時刻都還需要你的愛與支持。他們需要知道,無論如何你都會純粹地愛著^aO3_GVEaE(!%CX_33U=HtJUdo@TKHQK4VFrFUduLlK)@eh00w他們。這樣的愛是他們幾乎不可能從世上的其他人身上得到的——只有父親或母親能給予這樣的愛。」
「我如今終於理解,艾倫透過二十歲的出櫃給了我這輩子最棒的禮物——她的誠實。她當時就在我心中埋下種子,使我j#^_i=8yx6JufGs&kWhBuDpGAfGYE-UwNI)NRAiWFeehG5U%NZ得以在未來成為我想要成為的那種人──獨立、堅強、誠實。」
貝蒂以一位母親的角色,爬梳自己過去的成長經驗、教育環境與歷經三次失敗的婚姻經驗,反思自己傳統的成長環境帶給她的無知與誤解,體悟到了每個人其實都是一個「獨立」的特殊個體,與眾不同是人們最大的特質,而性傾向——MMFJQblyN9aELWp6PonbEEW8F1Zx41TFBKwDJM8-whbpx#E8YS則猶如你的眼珠子顏色、膚色、國籍、甚至宗教,只是你其中的一項特色——而這並不影響一個母親去放棄對子女最純粹的愛。
內容摘錄 自序
我知道有些家長能夠坦然接受自己的兒女是同性戀,他們心態是平和的,甚至是開心的。但很遺憾的,我並不是那些家長中的一員。我和多數的家長一樣,經歷了一段過程。我必須花時間思考、釐清什麼事才是重要的、跨越我可怕的無知#+jhVi%EI3bW_(w=QokK0r6&mV8*UK-GyS+l1^@ohL*fm39$aw並學習與同性戀有關的知識。我所熟悉的都是常見的迷思以及謬論,我需要學習的是真相。在往後的日子中,我學到了兩個最重要的真相,第一,成為同性戀並不是一種選擇;第二,同性戀是正常且健康的。但我必須花一些時間才能全然接受這些真相。
在我得知了這項與艾倫有關的新訊息後,我經歷的階段並不是人們在深愛之人死亡之後會經歷的Dxo)&-yrJEMiukHp_dMsvtOa(IKs%6ZqkXO%HhqD$!hdOS^IY6那種過程─那當然也是一種成長。因為死去的並不是我深愛的人,死去的是我自己心中對於艾倫該怎麼樣的期待。這些期待死去後,我心中便有了新的空間能容納真相,有關於她與我的真相。
雖然這個過程很艱困,有時會很痛苦,但最重要的是我認知VjCkObq^_Fi*_cGFcOU(2vei2V048g!eabB+%VK1+@s3Z1SKG@到這是一種過程,順其自然地跟著過程走。另一件重要的事是,我在這段過程中一直都如同往常地深愛著我的女兒,而她也同樣愛著我。我們保持著順暢的溝通渠道。雖然這麼做並不容易,但卻是至關重要的。
source:臺灣商務印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