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2019年5月24日台灣開放同性伴侶登記結婚,然而《司法院釋(my217rO30@zLHBDLgigst^QOq194nD9FEB55XoL9C0K@#plqB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簡稱:同婚專法)第20條卻限制同志家庭的收養資格。而歷時4年努力,今年5月三讀通過同性伴侶無血緣收養。回顧歷史,距離現今42年前的1989年,一對美國加州舊金山的白人女同志情侶,成功收養了黑人愛滋寶寶,此事在當時也引發各界辯論。

(延伸閱讀:《同志家庭不再是「單親家庭」!同婚4年後終於通過 同性伴侶可無血緣收養》


(圖/Paul Sakuma/美聯社)

1989年,一對美國加州舊金山的白人女同志情侶,在照顧一名患有愛滋病的兒童數個月後,成功贏得了收養這名YN6pCU&^3z3)Pw=_$=Z!QFQ(lX2TG!Rz3I+%sA_9-TLq$W)I+)2歲男孩的權利。

米莉·傑森(Millie Jessen)和蘇·帕夫里克(Sue Pavlik)是一對已共同生活5年的伴侶,兩人曾提供位於舊金山灣區阿拉米達郡的家,作為寄養rDs+&DNZUPkX0rfq+SDeZU)xw2Ic3Y#nPx(W8KTMf*$C_uhwb#愛滋病陽性的兒童之處,她們在艾瑞克(Eric)出生5週後將他接回家。

由於艾瑞克的母親已過世,而父親表示無法照顧孩子,所以傑森和帕夫里克表達她們希望收養這名男孩。然而,數個月以來,她們遭遇不少阻礙,更引發了正反兩面的辯論,涉及種族、道德和同志提高成為雙親意願_Q4e7JA&I@xt(M5lxDG!PTKDXsUzILzXAILk%ym&PeOjp6int!的議題。

當時,同性伴侶收養議題的支持者表示,同性伴侶是日益增多的愛滋病童所需的寄養之處。支持者認為,由於同性戀者承受了愛滋病疫情的打擊,他們更可能接納罹患愛滋的孩子;但批I4I7nv0LAosjW)as0XZf%R6Vq-E2w!XvknK-9QJQ&wYcqU5xhY評者表示,同性伴侶會直接影響該兒童的生活,並質疑是否適當有待商榷,也有人反對將寄養兒童進行跨種族的安置。

儘管遭受不少阻礙,最後法官仍授予米莉·傑森和蘇·帕夫里克,成功獲得艾瑞克的共同監護權。

Source:Los Angeles Timesnytimesbdtonline

作者:Hsiao-Chi

(延伸閱讀:《感受LGBTQ家庭的幸福日常!盤點6個台灣女同志家庭IG》)

(延伸閱讀:《同志家長海外求子增5倍費用!盼修人工生殖法讓同志也能幸福成家》

妳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