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生的金智英》後,最受矚目的韓國女性小說,一個關於女兒、關於母親、關於女人的故事──《關於女兒》
(圖/時報出版)
女兒即將面對、而我無法看見的世界會是何種模樣,會比現在更美好嗎──會比現在,更煎熬嗎?
「要求這些孩子保持緘%7e-wW5W!qcDRyB(7fB4tlHDAv6T0#TX*v!hh@4mu*S#sWNTTw默的活著,放逐到社會的邊緣,想到女兒會被這樣對待,我很心碎。我的女兒喜歡女人,明明和這世界一點關係也沒有。」
◆榮獲第36屆「申東曄文學獎」
◆《中央日報》、《東亞日報》、《韓民族日報》、國立中央圖書館員推薦好書
◆Yes24網路書店2017「文學作家選定的今年之書」、「文學採購喜愛的今年之書」
◆教保文庫2017「推薦小說家50人」、「書店店員喜愛的小說」第2名
我在女兒出生後,不得不辭掉工作,為了生活做過各種打工,最後來到療養院擔任看護。
女兒出社會後,費盡千辛萬苦才當上大學約聘講師,但待遇很糟,頻頻向我借錢,我只好建議她搬回家住。
沒想到,女兒把她的女朋友也帶回來了。
「媽,她是我的丈夫、妻子和子女,她就是我的家人。」
「她怎麼會是妳的丈夫、妻子和子女?妳們可以結婚、生孩子嗎?妳們根本是在扮家家酒!」
「難道DzbFFg%7^9GPXU1D37r*(3F=1AYfv38Aijv*QrC#mbgYhM=%ot就不能接受我本來的樣子嗎?妳不是告訴過我,這世界上有各式各樣的人,跟別人不一樣不代表是壞事,為什麼這些話在我身上就變成了特例?」
(圖/時報出版)
女兒的同事被發現是同志而遭到不VgqO5dgPOWP4gA31+1dl$bkIoeLQzkcS)-Pu5NmeU386wk4DC#當解雇,具正義感的女兒發起抗議,於是威脅、暴力接踵而至。我開始感到害怕──雖然「不同」不代表「錯誤」,但當世界的殘酷擺在眼前,我多希望自己的女兒可以平凡的結婚生子、當個「正常人」就好,以免她受到更多傷害。
畢竟她是,我的女兒啊。
從我血肉中誕生的孩子,成為心靈最疏離的陌生人,生而為家人,會有理解另一個家人的可能嗎?
以「我」為敘事者的母親,一生都523A%&V=pZY747zLeC+86x7G$fap#f-dk(WN8vhGXn0P&Qv-jB為女兒而活,對女兒抱有許多期盼。女兒卻認為母親從不聆聽自己,更帶回同志伴侶,迫使母親面對從未正視過的性傾向議題。
而母親在療養院照顧的珍罹患失智症,成為沒有人願意負責的包袱,在珍的身上,wE=c%eYH4Ljw&z+ewCa%m=m#5qwUG7Foq0CzvKZmj2(02#BDsU母親彷彿看到老後將孤獨走向死亡的自己。
作者金惠珍以常被孩子埋怨「什麼都不明白」的母親眼光,描繪出社會對老人、對同志,以及對任何不理解的事物ivmw!H%bLTsFzUFaP5RONVATg%18z3rNlMwp&ArUNuM*$t+S*6的歧視與排擠,揭開女性至今仍持續面臨的惡意。
本書中,母親與她照顧的老人,女兒與她的伴侶,世代的差異在一個家庭裡交會,在碰撞中看見彼此的難題。即便各自的迷惘與恐懼持續如影隨形,仍嘗ox-dpjeXsbco1#iKTnGWRS72H=kHOu^YGMUHM&Yj4gn5ndHak&試向對方伸出手,一同等待理解的那一天到來。
內容摘錄
不知從何時開始,我不再認為能改變什麼。
即便是此時此刻,我仍慢慢的被推擠到時間的洪流之外。如果過度的想去改變什麼,就必須有所覺悟,要付出非常可觀的代價。即便有了此等覺悟,能改變的事情仍微乎其微,不管是好是壞,你必須認可這一切均歸於自己。基於自己的選擇而變成我身上一部分的事物,z7^o+&3=cw@1i&Oj7vjKvbL$qk+oUck-e#I0kEFH)%2wnE35c1那些即是現在的我。
可是,大部分的人總是領悟得jJfAxYNhKFKypQC($@d00ZG!DVlVlT3otPu5V!7-E8TFrUF-9w太遲,為了過去或未來,為了那些不存於現在的事物引頸張望,所虛度的光陰該有多可惜啊?但也許這樣的悔悟,是來日不多的老年人的專利。
我真不曉得該如何解釋這種事,畢竟不管是什麼,如果沒有親身體驗,光憑聽他人的說詞是很難RS8bmKjSjw*V$mNM0g!ZT*WXdWNjnf(!s7jg^8H^ykLt0R_a%k理解的。特別是對於此時身強力壯、年輕氣盛的女兒來說,說不定壓根就不可能。
「媽,妳有在聽我說話嗎?」
雖然我點了一下頭,表示我有在聽,但我並沒有看著女兒的眼睛。如果按照女兒所說,讓二樓的兩戶都以全租的方式承租,那麼每個月的醫療費、保險費、生活費、應急基金和零用錢要從哪來?女兒使勁打開冰箱,拿了一杯冰水過來。雖然已經到了晚上,空氣依然很悶熱,我不停揮動手臂驅逐蚊子,將電風扇oEuMqFQ7kpcW4%8cI7xjK)zrU^lBJ-ff%zA@=hwi2-dpI%ZM1_轉向女兒那側。
「我就說銀行的利息由我來付嘛,還會給媽零用錢。如果下學期多教一點課,收入就會增加。我還能向媽伸手要錢到什麼時候?又不是兩、三歲的s2v6S)cUZKTeJz*7jhPcR(IzY3Ir049=Cx-3lFzVbXR0AXXy&=孩子了。」
我不發一語的點點頭,但這並不代表我同意了,只是盡全力去衡量女兒的處境罷了。我沒有逼她無論如何都要憑自己的力量去想辦法,我無法、也不能像許久以前dYZ)l@F9B2qYAb$WnMCTAyv(ler6WBbZzSh7@Kin41@wqAWbq_父母對待我那樣,要女兒努力再努力。
「那妳不能去申請一點貸款嗎?」
窗外一陣嘈雜聲和摩托車的噪音經過,女兒有所不滿似的含了一口水,讓雙頰鼓了起來。
「最近國家興建了不少公共住宅,雖然距離稍微遠了些,但申請那個不會更好嗎?」
女兒不隸屬於任何工作單位。雖然有在工作,但沒有工作單位的人,從十名中有一個、十名中有三個的逐步增加,到如今十名中有六個、七個,女兒亦是其一。他們不具有任何資格,無論是貸款或申請公lCkQPpYR+_Wi5wtmfL-VVqc=FcyubC8RXSio%P%FXrxHkJ2M%Y共住宅的資格。
可是,這樣的人居於O=u#A4ilEkhhXF^$!015$NBIAlvGLT7y5h)Aj5KwqQ@sOb2ZFf多數的事實並沒有帶來安慰,反倒是我的女兒歸屬其中的事實,讓我每天都受到打擊與驚嚇,同時帶來相同強度的失望與自責。我心想,說不定是女兒讀太多書了。不,說不定是我讓女兒讀了太多不必要的書,包括一學再學,但其實沒有必要學習,以及不應該學習的東西。
抗拒世界的方法,和世界唱反調的方法。
「要是可以的話,我現在還會跑來嗎?我都打聽過了。媽,我明天早上七點前就要到學校,去了還要準備教材。」
窗外響起哈哈大笑的聲音,似乎有人把電視音量調得很大聲。我仔細觀察著女兒臉龐上浮現的不安、疲困和煩躁。
「那今天就在這兒過一夜吧,明天還能直接去上班。」我如此說道。
女兒像犯uwal*91QA2r&DsXRaW+GQZATZP)iHfA(wBUALTgUvLadylf=p0睏似的揉了揉眼睛,喃喃的說:「媽,真的很對不起,這真的是最後一次了。房東一直在吵,要我下週之前做決定,我沒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再去打聽了。」
為什麼有時候女兒講出這種話時,聽起來像是一種威脅?為什麼那種哭喪的表情會成為比生氣發火、大吼大叫更有力的手段?女兒是明知故犯呢,還是當真不知道?我聽見她拿著手機走到廚房去,低沉的說著話。溫柔多情的嗓音,密而不宣的笑聲,那是我自始至終都想佯裝不知的,女兒6I!a@d^vA@FE4_lmFL8M(=Y^3-5oRt5Plly!r&v8RPXeK6ex7S的私生活。
「那個孩子是頭會吞錢的河馬,只要電話打來,我啊,就會感到心驚膽跳。」
我好似聽見丈夫不滿的嘟囔,可是一旦女兒回來,這人又高興得不知如何是好。如今女兒不再提起過世的丈夫,IbpzR#gYBra-BTMMG7%5e_NE7CM9EjzGqhUbC(mQv6vLj0jmaz光是為了奮力的將每一天、將生活拖往前方,女兒就已經分身乏術,沒有回顧過去的餘裕。
人生終究比預想的來得漫長。我突然想針對這件事請求女兒的諒解。要是這麼做的話,也許就可以擺脫這種垂死掙扎。不,在這個u3!-BDsb=B9=89y_X*SEBGL@hjZ1)ms-Ml76X6GSRuT!ckI!H-家消失或在我死之前,沒有所謂的最後,絕對不會就此了結的。
「好吧,我明天就去銀行問問貸款的事,看拿這棟房子去擔保的話能拿到多少,利息又有多少。」我投降般說道。
「媽,謝謝妳。」
隔日凌晨,我悄悄走入女兒熟睡的房間,坐在床鋪的尾端。我握著女兒露在寬鬆睡褲外頭的腳,輕輕撫觸她白皙的小腿。女兒擁有三十歲健康結實的體魄,可是她卻GipHT+QsvbqUsqB3&P9ziNs_-gZ2GG$kHY@inR%OH3%aYZ@@Tc不知道自己身上擁有多了不起的東西。
我在三十歲時和妳爸結婚,次年生下了妳。開始陣痛的那天晚上,我獨自叫了計程車前往醫院,直到過了半個月,才和位於沙漠某處的妳爸取得聯繫。妳爸從某個遙遠國家的工地現場打來電話,替妳取了名字。雖然我對名字不甚滿意,但我依然說好,就這麼決定。因為覺得妳爸為了賺錢而長年漂泊在異國很可憐,我於心不忍,想藉此給予他信心,讓他知道IVQ6D*xsQ9CEiYq9+Kg#ekBjTzgIqd3PGT6MJaTAEMGR*sb9uE我們身處在名為家庭、堅實穩固的籬笆內。
我想到這裡時,女兒翻了個身。我抬頭看了一下時鐘,順了順呼吸。這時間還能讓女兒多睡一會兒。
每當到了夜晚,我就會想像著家的身軀逐FrQf&IO!6%JhUbvoTVLZkA6mNZsTYTC2oWAoj1Lm@$=Yqvp6Kw漸變得龐大,將摟抱著妳的我團團包圍。寂寥與沉靜從上頭俯視著,像是要把我吞噬般,令人毛骨悚然。當一年回來一、兩次的丈夫再度出門後,那種心情就更強烈了。
妳在五歲之前都認不得爸爸的臉,每當四肢毛髮茂密,說話時會發6iIO$NLGpT7Zm9feyFda$6OTr(rGIBYMYeN4BVG=Vhl%ZVJxtV出粗厚低沉嗓音的那個人走近,妳就會被嚇得哭出來,但又老是躲在沙發的尾端,探出頭來盯著他看。然後,在妳好不容易敞開心房,願意牽起爸爸的手時,他又拖著兩、三個比妳個頭更大的行李箱離開了家。
鳥兒嘰嘰喳喳的啼叫著。二樓的人似乎將門敞開,在準h*El*LAis7kg$0iHBit6Y3Hi!OGwKK5iUl5)$ZKHhVKytD)TR@備早餐的樣子。租房的年輕小伙子應該還在睡覺,聽那勤快的走來走去的腳步聲,肯定是隔壁的新婚太太。此外還聽見了小孩的哭鬧聲,以及毫不遲疑的喝止聲。
「幾點了?」女兒睡眼惺忪的問。
我要女兒趕快起床後,走出房間,站在流理臺前倒了一杯牛奶,接著在預熱好的平底鍋中打入兩顆雞蛋。女兒在餐桌前坐下。個子嬌小、一臉稚氣的孩子。我回想著女兒記不起來的那些時光,許久許久以前的事。某些畫面依舊清新宜ay*OZfM#5K_xes8&0&DFVGgM%aULAiq-1NnLE3bl0$S9WK5wT+人、栩栩如生,就像前兩天的事一般歷歷在目。
女兒用叉子將蛋黃戳破,撒上些許鹽巴才開始吃。
「不如回來家裡住怎麼樣?」
我驀然開口。女兒像是一時沒聽懂我說的話,只是不停咀嚼著雞蛋,沒有半點反應。過了好一會兒,她才拿起牛皮資L-kNeMSqPAj6u_nCR42d0jXE%7QNF)GN21aPOua@Y&efE!RdfN料袋和一堆印好的資料,說道:
「我會商量看看,這也不是我一個人能決定的。」
我不想聽女兒接下來要說的話,所以快速走向流理臺,打開E7do8aXZ$0p$BOvj7wFBT&a)%60Cj#1YXRHEW(+&^K7$yTGIAt水龍頭,將杯子和空盤放入水槽。碗盤歇斯底里的互相碰撞,發出刺耳的聲響。
女兒只喝了一半的牛奶就起身。
「總之,媽妳一定要去銀行,看怎麼樣再打電話給我,我等妳的消息。」
玄關門響起「嗒」的關門聲,我忍不住說了一句:
「臭丫頭。」
◆
女兒在我的生命中出現,在我的生命中誕生以後,有好一段時間都在我不求回報的善意和照顧中成長。然而現在她卻表現得與我毫不相干似的,hqye3EZ-ElbyBqrpYRGXsw5c6-%i!R5-tMeOprUkjtG=FYeJjZ好像她是自己出生、自己長大成人的,一切均憑自己下判斷、做決定。然後從某一刻開始,先斬後奏,甚至知情不報的事情也不在少數。每一天,我看著女兒沒說但我心知肚明的事,還有我故意裝聾作啞的事,猶如碧藍的水流,在女兒與我之間靜靜的流淌。
「因為沒收到消息,所以打來了。媽,妳去銀行了嗎?」
那天晚上,女兒打電話來,恰好是我走出醫院大門的時候。我試著說明銀行貸款額度、浮動利率和寬限期,並且盡可能將承辦人員說為什麼這個有困難、那個有困難,整個都有困難CBSNDW&c5i+)WhThl7!WUxyWI9vjKbmKeq468@I4&OVhE8XR(J的諮詢內容傳達給女兒聽。
「嗯,是喔?」
貼在手機上的耳根感到發燙,大_mGk6e!fkDC(B0HQ*l&uE=5=)UeR9tEBSH!*X-FnPB4J)k)nBn家為了躲避炎熱而跑到街上的說話聲老是令我分心。街上全是因為駕馭不了揮霍不完的時間,所以一而再、再而三虛度光陰的年輕孩子們,我被那些在夜晚街頭湧現又消退,充滿魅力與健康活力的大好時光吸引了視線。
「那暫時回家住吧。」我投降說道。
女兒回答:「沒關係嗎?」
我畫清了界線。
「那當然,妳是我的女兒啊,怎麼會有關係?」
女兒隨即察覺,我的言下之意是除了身為女兒的妳,其他人都很有關係。
「媽……」打算說什麼的女兒,以沉靜的口吻回答:「那我們會一起搬去,真的是暫時的,不會太久,只住到存夠一筆錢為止。也會交稅金和房租,所以不用擔心這些。我得進去上課了,先QcxA6jcWz@U@OOsrYpFm#fNaBuhO=LcPOYlz*rHdAfLNS-129k這樣。」
哪裡來的我們?我都還沒回句話呢,電話就掛掉了。我擦了擦被汗水沾溼而(Iz3pGLfg&E9s0*eN6AIG5c9*=%o)ad#eTRuAemU-i-tiV_vYx變得光滑的手機螢幕,試著按了好幾次鍵,但只聽到長長的嘟嘟聲。
圖文摘自《關於女兒》
作者 金惠珍(김혜진)
1983年生於大邱。
2012年以短篇小說〈小雞快跑〉入選《東亞日報》新春文藝,踏入文壇。2013年,以描寫街頭ljfCNAXb)0+f-K1egaa&z68xkCb!h=18!3NiwoyV1UWd)0^$sC遊民的長篇小說《中央站》,榮獲第5屆「中央長篇小說文學獎」。另著有短篇小說集《魚肥》。
)-bCR6bi#nkiz&8tmQ9q+ey3tVEWbq7smaxN^c!o70u0g^vRwN2017年,韓國民音社以包含文學性、多樣性、開創性為宗旨,推出「今日青年作家」系列,發掘能帶領韓國文學未來的新秀。《關於女兒》便收錄於此系列中,深刻描寫不同世代女性所面臨的困境與迷惘,榮獲第36屆「申東曄文學獎」,也成為繼《82年生的金智英》後最受關注的女性小說。
source: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