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職場的社會支持:像練習呼吸一樣,開展深度人際關係 How to be Sociable
提出「情緒智能」(Emotional Intelligence)重要研究成果的心理學教授E.L. Thorndike指出,現代職場不僅需要擁有審視自身的情緒智力,「社會智商」(Social Intelligence Quotient)的提升更是同等重要,甚至是工作上、生活中更為進階的能力。一個在社交場上能瞬間轉換氣氛的“超級Insider”,也會是有魅力的主管或領導人。
哈佛大學成年發展研究中心長期、詳細且大規模追蹤、研究不同階層、族群成員從出生到老死的生涯發展,耗費80年、更替4代計劃主持人,從700位個案得出:讓人們感到快樂或滿足的重要因素,並不是財富或社經地位,而在於「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雖然偶爾和紛擾的社會保持距離,待在自我的牆內,感覺更為自在而有安全感,但長期獨自生活對身心靈容易產生負面影響,英國甚至於2018年正式成立「孤獨大臣」一職,企圖改善獨居引起的社會問題。如17世紀的英國詩人John Donne詩中所述:「沒有人是一座孤島。」(No man is an island entire of itselE2m=)@LD9ainDQJ#TBKf-aW@-uaGYFKwon4QEl+6NOG5U#dATQf; every man is a piece of the continent, a part of the main.),社交不僅是獲取資源的手段,也應該是日常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