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我看見了女/男人:關於這島嶼上的情感樣貌,以及,受苦的型態
【山腳到海邊,無處不性別】性別人類學講座暨主題書展
瑯嬛書屋今年度特別企劃七月上場啦
什麼是性別人類學?
性別是了解社會文化的必要課題。
「性別人類學」即是透過「性別」觀察人類的活動,並進一步思考「性別」如何建構社會文化秩序,如何結構親屬、宗教、經濟、政治等各種層面與網絡。
透過系列講座與書展,希望讓大家不再認為人類學是難以親近的學科。
為何最早期的農業社會有許多是母系社會?
「像個男人」這樣的口頭語,是在什麼樣的文化脈絡下產生?
「家」的組成除了一夫一妻,還有哪些樣態?
以上這些都是性別人類學的研究範疇。
就讓人類學家們帶著我們從山腳到海邊,看見無處不性別!
四場講座講師簡介:
●7/7阿潑
《憂鬱的邊界》、《介入的旁觀者》作者。具新聞與人類學訓練,擔任過記者、偏遠地區與發展中國家志工和NGO工作者,現專職寫作。粉絲頁:島嶼無風帶。
講題:你是幾多錢?--從勞務與生育談女性的「價值」
●8/2魏明毅
《靜寂工人:碼頭的日與夜》作者。從20年心理諮商師轉換到人類學領域,始終關心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