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有愛成家系列座談會
{有愛成家系列講座,家慧陪伴同志伴侶成家❤️}
⏰9月29日,09:00-18:00
🏠地點:#台北市家庭教育中心
(台北市中山區吉林路110號)
當天將有三場講座,從不同階段的成家知識,
協助同志伴侶建構與探索🏘家的想像。
講座主題:
#同志伴侶關係👩❤️👩👨❤️👨
{有愛成家系列講座,家慧陪伴同志伴侶成家❤️}
⏰9月29日,09:00-18:00
🏠地點:#台北市家庭教育中心
(台北市中山區吉林路110號)
當天將有三場講座,從不同階段的成家知識,
協助同志伴侶建構與探索🏘家的想像。
講座主題:
#同志伴侶關係👩❤️👩👨❤️👨
台灣通過同婚專法至今,已有數千對同志伴侶登記結婚,但不少想婚同志在茫茫人海找到執子偕老的另一半了,卻因不敢跟親人、同事出櫃而遲未結婚,或是婚後繼續假裝成單身男女。根據報導指出,內政部曾在同婚專法上路滿月時,統計有1173對同性伴侶登記結婚,包含男性383對、女性790對,但也有2對閃婚不久即「閃離」。據了解,其中一對屏東縣同婚伴侶,因未徵得家人的同意,最後辦理離婚手續收場。
現年35歲的男同志阿光(化名),也有一位相愛超過10年的伴侶。阿光說,自己雖未向家人出櫃,但爸媽皆支持同婚,「再給我一點時間,出櫃是早晚的事」,但另一半家庭卻因信仰緣故,早表明不認同同志關係。兩人儘管想婚、也有意透過領養或人工代孕生孩子,至今卻連「提親」這步都跨不出去。
事實上,台灣雖已給同志朋友結婚的法定權益,但結婚並不等於出櫃,同志伴侶共築家庭前,如何尋求社會及家人的認同及支持,仍是一大難題。
本場講座我們就來討論,當你已經準備要跟伴侶進入婚姻,該如何準備跟父母說明,進而得到祝福呢?
如果還沒有出櫃,該用什麼方式跟父母說?如過父母反對結婚,又該怎麼自我調適,如何繼續自己的人生,又能夠漸漸取得父母的支持?
看見跨性別——2019台灣跨性別遊行|2019 Taiwan Trans March
隨著近年社會開放,LGBTI+相關議題逐漸浮出檯面。然而,相較於L(女同性戀)、G(男同性戀)和B(雙性戀)所面臨的性傾向議題已逐漸為人所理解,代表T的跨性別(Transgender)和代表I的陰陽人(雙性人,Intersex),以及其他多元性別的朋友,其面臨的困境並不容易被社會看見。
跨性別的意涵相當豐富,包括諸多在不同面向跨越性別的族群:不論認同自己的性別為何,或者以eSRRc95G)3GE73&G==^WPT&9K9^eMpYfGbJjk&peIJ=6#c@9P7什麼樣的性別角色或性別裝扮在社會生活,只要跨越了男女二分的主流社會期望,都可以是跨性別下的一份子。同時,生理性別也從來不是非男即女──陰陽人(雙性人)即有著非典型男/女的生理;其往往在幼兒時期即被指定特定性別,甚至被迫進行手術矯正。
我們想要強調,不管每個人外在表現出來的性別特質是什麼、喜歡穿著哪種性別的裝扮、自身認同的性別為何、或者能否被歸類於二分的男女生理架構下,都不減損其作為人的價d2)umJFXCW)#z40M)vXNA^O0Oe+CHSHY#NbJB9wp@t7W=lr04h值,也和所有人都一樣──需要被理解與尊重。
喜劇天王周星馳、鄉村歌后泰勒斯、嘻哈教父阿姆,一齣齣膾炙人口多作品KmkS5=1R&nyl(b=SK-52kLAho+%)UX(iJ2l9z_fshrz5K0muuB後,是多少校園霸凌的生命積累;「要讓那些討厭你的人,看見你最驕傲的一刻。」是女神Lady Gaga對被霸凌者的鼓勵。
霸凌,我們都曾親身經歷,被霸凌者的無助,霸凌者的不經意,旁觀者的糾結,身處在霸凌中的我們該怎麼做呢?
面對各式各樣的人際團體我們又該如何自處?
個人特質、身材外貌、興趣喜好,我們應該因為他人而改變自己?
霸凌、戀愛、同儕、課業、家庭,小小的生活裡還要有多少煩惱?
新的學期,走進熱線,拉張椅子,我們一起談談校園裡的各式艱辛吧!
★參加資格:12至20歲之間,自我認同非異性戀的青少年
★時間:2019/09/22(日)14:00至17:00
★地點:報名成功後另行通知
★因場地座位有限,需事先報名,額滿為止
今年(2019年)熱線的
【活動資訊】
▶主題:十年同遊你好嗎?
▶活動時間及地點:
2019/11/23(六) 13:30集合-高雄市文化中心 (802高雄市苓雅區五福一路67號)
▶主辦單位:高雄同志大遊行
▶相關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KaohsiungPRIDE/
▶連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募資介紹】
轉眼間,高雄同志大遊行與大家一同走了十年。
還記得在第一屆遊行現_UKXH2I68gyqP$8_p5jmuulpG73t6R@U^Z5TtD5GoYPTt$R40h場,陳菊前市長喊出:「相愛是人權。」同性伴侶註記、性別友善廁所、性別平等教育公聽會等政策陸續推出,同志公民運動連年舉辦,我們可以看見高雄市正朝著人權城市邁進。這些進步不僅是在地性別團體與友善市議員的打拚,更是每次遊行走上街頭的大家共同換來的成果。
『同性婚姻都通過了,為什麼還要遊行?』
【ART TAIPEI 2019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台灣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博覽會
亞洲歷史最悠久的國際藝博會
來自全球12個國家、超過140家國內外指標性畫廊共襄盛舉。
第二十六屆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將於 10 月 18 至 21 日在台北世界貿易中心一館大器登場,匯聚來自歐亞總共 143 家畫廊,包含 12 個國家地區。身為亞太地區歷史最悠久且不間斷的藝文盛事,ART TAIPEI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承繼了超過四分之一世紀的使命,逐年見證亞太藝術市場的成長,也展現ART TAIPEI 的強勁韌性,中華民國畫l6Or#6hD9)#$3qEStx_IvjLAOVxuK+y4_FKUN1LNHgpR*!#kku廊協會第14屆理事長鍾經新,領導業界在逆勢中迎風飛揚,持續扮演著引領潮流的藝壇先鋒,並在今年深秋,邁入璀璨的全新氣象。另外,ART TAIPEI 還被列為台灣觀光局觀光年曆國際級的活動,且在年初甫獲經濟部台灣會展獎評審特別獎的殊榮,短短五天展期便吸引了7 萬人次的觀賞流量,參觀者皆佳評如潮。
【ART TAIPEI 2019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台灣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博覽會
亞洲歷史最悠久的國際藝博會
來自全球12個國家、超過140家國內外指標性畫廊共襄盛舉。
第二十六屆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將於 10 月 18 至 21 日在台北世界貿易中心一館大器登場,匯聚來自歐亞總共 143 家畫廊,包含 12 個國家地區。身為亞太地區歷史最悠久且不間斷的藝文盛事,ART TAIPEI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承繼了超過四分之一世紀的使命,逐年見證亞太藝術市場的成長,也展現ART TAIPEI 的強勁韌性,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第14屆理事長鍾經新,領導業界在逆勢中迎風飛揚,持續扮演著引領潮流的藝壇先鋒,並在今年深秋,邁入璀璨的全新氣象。另外,ART TAIPEI 還被列為台灣觀光局觀光年i37dJnKK1tq7Q=nyYdtk+Ymbx_I8x!Ea4x45nL8Rhl2S9oa*uf曆國際級的活動,且在年初甫獲經濟部台灣會展獎評審特別獎的殊榮,短短五天展期便吸引了7 萬人次的觀賞流量,參觀者皆佳評如潮。
2019駁二動漫祭
時間:11/23(六)-11/24(日)
地點:大勇區P2、P3、自行車倉庫;蓬萊區B4倉庫
2019年駁二動漫祭-同人誌創作展即將在11月23-24在P2、P3、自行車倉庫熱鬧登場,每年都聚集了優秀的創作者參與,而兩天也在B4舉辦熱鬧的演出活動,這場匯集了展覽、創作交流、歌舞表演活動,讓駁二動漫祭成為中南部區域重要的動漫文化祭典!!這次特別邀請【正港奇片】設計這次的主視覺,除了場內特色展覽與社團創作交流之外,也規劃了一系列的動漫主題布置,也將為這次的會場帶來更多有趣的氣氛!!
活動及舞台內容陸續公布---
雖然我國憲法明文保障人民的平等權,但我們知道因為性別、性傾向、性別認同或性別特質而在社會生活中遭受歧視與不公對待的事例一直存在,近年來不論是馬偕醫院跨性別員工遭資遣案、男警留長髮致考績丙等案、國防大學感染HIV學生被退學案、日前柯達飯店雙性人員工遭資遣案....,又或是美國這些年陸續出現多起蛋糕店拒絕為同志伴侶製作結婚蛋糕的案例,都提醒著我們這些能浮出檯面的個案往往只是冰山一角,而這類案件也不會因為同志可以合法結婚就自動消失無蹤。
究竟我國現行法制是如何評價與處理這類涉及歧視多元性別的相關案例?而雇主、學校(教育人員)乃至商家又是否能以宗教自由、專業紀律(校規、警察服儀規範)、言論自由等原因,對於不同於主流多數者的性傾向、性別認同或性別特質之人進行懲處、或作為拒絕販售商品、提供服務之差別對待理由?這些案例如果發生在自己或親友身上,我們又能做些什麼?現階段的性別平權運動應該如何因應與進行倡議行動,才能真正有效消除社會加諸於性少數的污名與歧視?
8月30日的不純粹法學,將由潘天慶律師帶領大家一起回顧我國過往與多元性別有關的多起指標性歧視案件,另外甫學成歸國的楊雅雯博士也將為大家介紹分析美國近年來多起蛋糕店拒絕為同志做蛋糕的司法訴訟,希望藉由這些討論,深化對平等的思考與想像。
一場轟炸式的腦力激盪,舞台上下串連好點子,一天15位來自不同領域的講者,探索人、想法、Mb!K&L!*_qrGW_@3*N8bZ2j=J9CBARGhWXrkV!5ZS$rephbV%v行動緊扣的凝聚變化,延伸活動連續3年邀集參與者共同支持反食物浪費、反一次性使用,從單一個體到群體的合作嘗試解決看見的問題。Come.Unity 是 Community 的行動版,先有參與,才可能成為社群,從我到我們、從我們到世界,如果你有18分鐘,你可以為世界多做點什麼?參與我們,一起發掘更好的行動方案。
Come.Unity 我,我們
人與人連結的起始,來自出生所在的社群。過去,原生社群等同社會的縮影,但隨科技的進步、遷移的便利,以及對公民權的重視,當代的個體與原生社群連結變少、認同也dOH8ED^jtOrm8pwcv+dBo%J8DBvmmpYvsaDS#z7X!&^=foXTo@更淺薄。人們原本透過關係緊密的社群,產生互信與理解,因原生連結逐年淡薄,越來越多人感到迷茫,彷彿失根的萍。
今年的 TEDxTaipei 年會,探索人、想法、行動緊扣在一起的凝聚變化,思考如何串連不同背景的人們,建立關係並相互協作?如何齊心增進彼此理解與互信,並進一步在現今社會中sg%DdU!2_59xU-Bv6O+4soFvW5O^17nPa@xWsf)zxY8NdxYTMA找到屬於自己的永久認同?
「Come.Unity 我,我們」邀請你一起了解正在發揮影響力的好點子,成為連結「我們」的一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