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熱線活動:芭樂小雞塊|青少年同志聚會

#熱線活動:芭樂小雞塊|青少年同志聚會
👉🏻 主題:安全度過農曆年節大作戰

即將來臨的農曆過年,對身為LGBTQ+的我們來說,可說是「龍潭虎穴」。
如何在「龍蛇混雜」的不熟家族親友相聚時安全下莊,也是所有年紀的LGBTQ+都在面對的每年大考驗。這次的熱線青少年同志聚會,熱線義工們將和你一起討論:

2024年同家會徵才中,一起打造友善同志生養的台灣!

2024年同家會徵才中,一起打造友善同志生養的台灣!

➤職缺:成家方案執行專員1名

➤專業能力
・有工作經驗2年為佳(不限單一正職,兼職、打工皆可在履歷中呈現)
・社工背景較佳
・語言能力:不抗拒使用、有可能會需要使用英語情境
・擅長文書軟體、Google雲端系統
・有高度主動自發、自我監督、團隊合作、溝通、接受督導改進的專業態度與倫理

➤執行工作
・統籌同志生養方案執行(生養支持團體講座辦理、電話信件諮詢、聯繫同志生養友善機構、其他同志生養相關服務)
・與夥伴們分攤NGO組織行政事項

➤工作條件與待遇
・週一至週五上班,每日工時八小時,另有一小時用餐休息時間(工時和休假皆依勞基法規範,特休優於法定天數兩日)
・如為尚無法「合法」的同志家庭,勞動相關休假皆可按照已婚配偶之勞基法規定(育嬰假薪資補助部分因涉及政府經費,尚待討論)
・工作地點:(主要工作地點可於面試時討論)如希望在北部工作,工作地點於台北市大安區,如希望在南部工作,工作地點近高雄市新興區
・薪資:35,000元起(正職,含勞健退,可按學經歷調整)

二月份彩虹寶寶上學去:雙寶上學篇(講者:同志家長Gary)

同志家庭的孩子要上學前做什麼準備?
同志家庭如何教性別?教認識同志?
選學校的學問、親師溝通的智慧,都在這場講座裡!
首場主講者是女同志媽媽也是高醫性別所的老師胡郁盈,別錯過囉!

場次一:2024 年 1 月 14 日(週日) 下午 14:00-16:00
一月份彩虹寶寶上學去:幼兒園篇(講者:同志家長胡郁盈)

場次二:2024 年 2 月 4 日(週日) 上午 10:00-12:00
二月份彩虹寶寶上學去:雙寶上學篇(講者:同志家長Gary)

場次三:2024 年 3 月 9 日(週六) 上午 11:15-13:15
三月份彩虹寶寶上學去:收養家長篇(講者:同志家長)

場次四:2024 年 4 月 21 日(週日) 上午 10:00-12:00
四月份彩虹寶寶上學去:國小老師來解答(講者:國小老師王漩)
--
活動形式:線上,行前通知提供會議室連結

彩虹寶寶上學去:幼兒園篇

同志家庭的孩子要上學前做什麼準備?
同志家庭如何教性別?教認識同志?
選學校的學問、親師溝通的智慧,都在這場講座裡!
首場主講者是女同志媽媽也是高醫性別所的老師胡郁盈,別錯過囉!

場次一:2024 年 1 月 14 日(週日) 下午 14:00-16:00
一月份彩虹寶寶上學去:幼兒園篇(講者:同志家長胡郁盈)

場次二:2024 年 2 月 4 日(週日) 上午 10:00-12:00
二月份彩虹寶寶上學去:雙寶上學篇(講者:同志家長Gary)

場次三:2024 年 3 月 9 日(週六) 上午 11:15-13:15
三月份彩虹寶寶上學去:收養家長篇(講者:同志家長)

場次四:2024 年 4 月 21 日(週日) 上午 10:00-12:00
四月份彩虹寶寶上學去:國小老師來解答(講者:國小老師王漩)
--
活動形式:線上,行前通知提供會議室連結

議論與口吻:與 Luce Irigaray 性別差異在霧裡雲中

▍學習什麼是愛、激情和慾望,為什麼缺席向女性學習?

❝ 所有關於慾望,自叔本華、巴塔耶到拉岡,無不以#欠缺—填滿—再欠缺的循環、極限、向死亡存在...。𝐈𝐫𝐢𝐠𝐚𝐫𝐚𝐲的慾望觀,是少數不以欠缺—滿足模式、不追尋極限、不朝死亡的虛無、不辯證鬥爭,而是生命的滿溢、是平衡的流動、滋養,是受天使祝福的喜悅。對慾望的看待角度,也有性別差異嗎?為什麼談論慾望,我們總是用男性的方式,忽略探尋女性的? ❞ ----陳薇真


≡※≡※≡※≡※@女書店+🌏𝐺𝑜𝑜𝑔𝑙𝑒 𝑀𝑒𝑒𝑡視訊※≡※≡※


議論與口吻:與 𝐿𝑢𝑐𝑒 𝐼𝑟𝑖𝑔𝑎𝑟𝑎𝑦 性別差異在霧裡雲中
        ​ ​ ​ ​ ​ 〘系列講讀〙

走近性騷擾的驚懼和傷痛-安頓自我與療癒的路途

根據近年來的統計,三個人裡面,就有至少一個人,是曾經歷過性騷擾或性侵害的,這比例其實非常驚人,若非 Me too 運動的浪潮,它們一直都只能是黑暗中的秘密。

性霸凌、性騷擾、性侵害等事件的發生,不見得一定會受創或產生性創傷。通常受創與否和受創的層面與程度,更與事情發生當時,受害者的年紀、身心發展階段、過去的創傷歷史、當時整體的資源與身心狀態、周邊是否有良好的保護與支持......等等有更大的關聯。

那麼,我們如何知道,這些事件發生後,在自己身上是否有一些影響與殘留? 甚至可能已進展成「創傷」?

我們如何能夠照顧自己?調適自己的強烈情緒與激動不安?如何開始漸次修復破損的界線?整體性創傷的療癒地圖又是什麼?有哪些階段與哪些常見的、可以替自己尋找需要的資源或透過治療來自我協助的議題?

 

12/27,我們一起來聊聊吧。

 

頁面

訂閱 RSS - 全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