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斯(Gus Skattebol-James)在參與紀錄片《出櫃父母在偶家》(Gayby Baby)的拍攝時才10歲,他是紀錄片中四個在同志家庭裡長大的孩子之一。這部片在2015年被澳洲的新南威爾斯州政府禁播於州立學校,但海報上的葛斯卻顯著驕傲的神情。葛斯參與這部片的拍攝,使他在雪梨西區內環的學校中變得小有名氣。
(圖/IMDb)
「那時候的我對於可以在海報上看到自己的臉感到超級興奮,但是我沒有考慮到長遠的影響,當時我hW0zo8M@%ySrzU-RU(8q2ue1B6#TFPrna+HD(Z7HZernINv-Va只是很著迷於摔角。」他說。
現年17歲,12年級的高中畢業生的他,現在正與《出櫃父母在偶家》的製作人夏洛特.馬爾斯(Charlotte Mars)及瑪雅.努維爾(Maya Newell)一起寫了一本兒童繪本-《摔角!》(Wrestle!),是關於在同志家庭中成長、慶祝澳洲同志狂歡節(Mardi Gras)跟熱衷於摔角的故事。
電影導演努維爾女士在葛斯家附近的西區內環長大。(kw$mRXfLS3NZL&q32d#eUa_$E2voK6@y@qqnB%dbvii(NK$AB就跟葛斯一樣,她也是由兩名女同志扶養長大,她們現在已經在一起超過30年了。她相信現今的書籍市場中有給這些被她稱為「同志家庭嬰兒潮」(Gayby boom)的小孩的市場空間。
「我們寫了《摔角!》,因為LGBTQIA家庭在書中仍然不常見……現在的小朋友仍然在2+2的異性戀家庭這種千篇一律的主流想像中長大。」
(圖/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但近年來,由於生殖技術、婚姻法的改變以及更多的同志家長結婚,越來越多的小孩在同志家庭中長大……我們覺得是時候寫一本書告訴大家,沒有所謂對或錯的家庭,你也沒有所謂對或錯的樣子。ndHNQm(L@UC@_DbUmqQuh3t^3%BR%i!q$G$r%8kd#aAVE0d#Il」她說。
當他們三年前在合撰此書時,葛斯還不相信關於LGBTQI家庭的書這麼少。他總是記得他最喜歡的一本書之一,《小狗耍把戲》(Some dogs do)中就有兩個媽媽角色。他那時候還不知道是他的媽媽2u*YcOPqR_nQwxIj0-e%wx3-Iul%Ju5jmA0xbq9GrDLSeA_R5y拿立可白把書中的稱謂給塗掉,把爸爸都改成媽媽。
「我們的書《摔角!》是RY4QaQGe_2%D9#4Wu4!pol19)0fg)mFaX*^GlPDgRa@bqFq7px一本關於慶祝狂歡節的同志家庭,還有一個沉迷於摔角的小男孩的故事,目前還沒有足夠的故事來讓大家了解在同志家庭長大的經驗是很正常的,這是這本書出版的原因。」他說。
「我長大時,身邊有許多超有愛的男士,他們是我們家的朋友──但我不會把他們當成男性榜樣──我在摔角的世界裡找這種形象,而這^MW_S6MvbG7f@S#YvzFXApnyLYaULCE=DK_IUdsG6-v%_uaLrW也是我的媽媽們很努力的部分。」他說。
(圖/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當葛斯10歲時,我從沒見過比他更e2S&*RktH$ayyjULdn(S8ZxJTQoiA12bP6X-g9c9KJSK&q13TN著迷於摔角的小孩,這讓家裡產生了巨大的矛盾與衝突,因為那個美式職業摔角的世界是充滿陽剛氣質的領域,這對於男孩的兩個媽媽是全然陌生的領域。」《出櫃父母在偶家》的製作人努維爾說。
努維爾說在摔角選手在競技場上穿得像一l_z#8%%1dd@uD6O74TQSdqJ@ZQk4618suCr%TjK5gobl=QGSO1個巨星,這跟在狂歡節上酷兒花枝招展的扮裝文化其實還蠻像的,這代表這本書給了藝術家湯姆.傑利特(Tom Jellett)一個非常繽紛的揮灑空間。
(圖/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這本由艾倫和文安出版社(Allen & Unwin)出版的繪本的上市時hUZlFurF9&R*Ls!=M_o6Ksxs&gNzRqp@Eo97F(OcZYlF=wGdV1間,剛好配合雪梨的同志狂歡節,葛斯稱之為「一個永遠是年度亮點的慶祝活動」。
「對葛斯、我,以及同性家長的小孩們而言,狂歡節永遠是跟聖誕節一樣好玩,雖然我記得在90年代早期,這更(!WaNFS5UlxWwQ94r+D1P#g^vVIG4w@t7Px%tCmbwC*j8Lu&9u多是為了要紀念像我們的媽媽一樣的人所經歷的掙扎的抗爭活動。」努維爾說。
Source: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譯者:Jerry